国企薪酬调查摸家底:直面隐性收入

2013年08月23日01:59  第一财经日报

  国企薪酬“摸家底”直面隐性收入

  国资委于近日启动的国资系统薪酬大调查,从单一工资管理向全面薪酬管控转变,新增“隐性福利收入”调查,直面国企薪酬领域症结。专家认为,这轮调查不仅是对国企自身制度的规范,更重要的是对收入分配改革有积极意义。

  矫正从“摸底”开始

  “此次最大的突破是直面隐性收入。”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说,真正导致我国社会贫富差距增大的是某些阶层隐性收入的增加,绝大多数的隐性收入被少数人占有。

  长期以来,国企中高管收入过高广受诟病,大量游离于监管和税收体系外的“隐性收入”更是众矢之的。今年全国两会也关注到“灰色收入”问题。

  民众有质疑,调查有回应,在国资委的本次调查中,在以往调查的基础上,新增“工资外收入情况”一项。这意味着,调查内容将涵盖职工隐性福利收入、补充养老保险费(企业年金)、补充医疗保险费、住房公积金、各类商业保险等内容。

  长期以来,一些领域或行业的“隐性收入”大量存在,导致统计数据失真,扭曲了国民收入分配。一些人感觉手头的票子“毛”得更快。

  “此次调查首次要求国企填报这部分收入的内容,体现了国资委对国企薪酬加强管控的决心,也有助于摸清长期存在于国企薪酬制度‘体外循环’的收入情况。”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竞争力部部长许保利说。

  打破三大“失衡”

  在众多“不平衡”的收入体系中,国企与当地社会平均薪酬水平之间的差距、国企高管与普通职工薪酬之间的差距、不同国企之间薪酬水平的差距是最显著的三个“失衡”。这些症结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“国企挤破头、民企人难留”、“能力与岗位挂钩,与能力脱节”的怪象。

  近年来,大型国企频频曝出上千万的高管年薪令民众咋舌。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公布的《中国薪酬发展报告》显示,“十一五”期间,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平均值由2005年的29.1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66.8万元,而基层工作岗位薪酬增幅却并不明显。为此,今年全国两会前,国务院发布的《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》明确提出“加快改革和规范国企高管薪酬体系”,中央首次将高管薪酬“限高”颇具新意。

  然而通观全局,最为令民众关注的是,不同行业、民企国企之间巨大的薪酬差距近年来逐渐加大,贫富差距水平逐年拉大。“民企与业绩挂钩,为什么国企薪酬‘旱涝保收’,不受影响?”这是许多民营企业家共同的质疑。

  对症下药

  据记者了解,此类调查国资委自2007年以来每年都会开展,但调查结果从未公布。在全国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大背景下,国资委启动这项调查具有积极和重要意义,有利于增加摸底的透明度,增强公平、公正性。

  “摸清家底”最重要的意义便是为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提供参考,推动收入分配改革。”中国(海南)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。

  迟福林说,近年来,通过多方面措施,我国行业薪酬差距由4.88倍缩小到4.48倍,企业高管薪酬与社会平均工资的差距也有所缩小,但电力、电信、油气等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薪酬差距仍然很大,与百姓的期盼仍有较大落差。“应当破除垄断因素,提升分配规则的透明度。”

  专家认为,这次调查不光针对国企,还将调查范围延伸到与国企相关的其他社会领域,有助于掌握较为全面的情况;此外,国企在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,做好国企资金的管控,对整个社会具有示范意义,也彰显了国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决心。

  (新华社)

 
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  • 新闻薄熙来受审视频曝光 着白衣未戴手铐
  • 体育英超-切尔西2-1登顶 欧冠-阿森纳3-0客胜
  • 娱乐刘晓庆婚礼照曝光 与先生深情一吻(图)
  • 财经温州频现房主弃房跑路:卖房不够还贷
  • 科技国产手机系列:土狼模式围剿洋品牌
  • 博客萨苏:韩国首尔名称含义是“铁的窝”
  • 读书走近神秘钓鱼台:中外政要都住哪号楼
  • 教育清华大学13岁最小新生“惊到”校长(图)